日前,浙江省经信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弘扬工业精神,更好发挥工业文化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力争到2025年全省工业文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工业文化新载体新业态更加丰富,“浙江制造”的文化品位和设计水平显著提升;建设工业文化元素丰富、设施完备的研学基地(创意园区)10个;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博物馆10家;全省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达到200家;初步形成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为达成目标,浙江将通过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工业旅游等方式发挥工业文化的作用,具体任务包含哪些方面?
传承弘扬工业文化
加强工业文化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将工业文化有机融入相关课程,探索打造工业文化精品课程。加强工业文化研究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杭州、宁波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创建现代产业学院。
鼓励支持工业题材的文学、影视、舞台艺术等文艺创作,组织大国工匠、工程师、企业家进讲堂,传承弘扬优秀工业文化。
组织梳理和挖掘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工业精神及专业人才等资源,逐步建立多品类基础资源库,推动资源保护和开放共享。
加强工业遗产科学保护利用
开展工业遗产摸底调查,建立工业遗产名录库。支持各地开展工业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对于影响力大、文化内涵丰富,体现工业精神的工业遗产及名人故居,支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价值突出的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鼓励各地充分挖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潜力,在保持核心物项不变的前提下,对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厂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有效保护利用工业的遗存遗迹、标识标记和风情风貌。
推进大运河沿线工业遗存保护利用,贯彻落实《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支持打造杭钢、杭锅等一批工业主题鲜明、行业特色突出的工业文化品牌项目。
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载体建设
建立健全工业博物馆体系。建立全省工业博物馆基础资源库,鼓励各地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的城市工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工业档案馆、工业设计展示馆、工艺美术展览馆、企业博物馆等。
持续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建设工业文化研学基地。
支持各地利用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产业园区以及现代化工厂等资源发展工业旅游,研发工业文化旅游创意产品。
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特色项目(线路),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推动各地利用工业遗存、工业博物馆、现代化厂房和生产车间等设施开展工业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建设一批工业文化元素丰富的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学工劳动基地。
推动工业文化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工业文化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研究,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工业文化对品牌建设、品质提升、提质增效的潜力,进一步丰富浙江制造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竞争力和产业价值链,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广“工业文化+创意设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打造一批专注工业文化领域的工业设计企业,提高产品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水平。加强对工艺美术等传统工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完善工艺美术人才培育方法和评价机制,引导推动现代创意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融合发展。
支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文化创新发展,催生文化创意新业态,拓展工业文化消费新空间。
《计划》还提出,发挥省产业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文化产业基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推动工业文化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工业遗产等工业文化相关工作支持力度。